藥企大佬相約日本,藥融圈國際商務考察-日本站圓滿收官!

為了更好的促進國內醫藥企業發展,借鑒國際知名企業的成熟經驗,探索如何打造更好的企業、更強大的產品開發力、更精細化的運營體系、更緊密的上下游合作關系,3.17-23日藥融圈組織20余位國內醫藥企業家赴日本開展為期一周的商務考察。
本次考察期間,考察團先后走進EPS、米諾發源制藥公司、武田制藥湘南制藥研究中心、湘南機器人中心、藤田醫科大學病院、Suzuken、大塚制藥株式會社等多家日本企業和醫療機構,走過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多個城市地區,從企業長期發展、企業國際化、差異化定位等多方面多角度交流學習。

3月18日考察團首先考察了EPS。EPS熱情接待了考察團成員,并詳細介紹了EPS的發展歷程、優勢服務以及未來發展規劃。EPS作為一家由華人創辦的醫藥醫療服務公司,從1991年創立,到目前在CRO、SMO等多個領域已經做到日本第一,擁有近6000名員工且95%的員工來自日本本土。
隨著中國醫藥產業迅猛發展和醫改深入的時代潮流,EPS集團不斷拓展和調整事業內容,希望在實踐中既能適應中國醫藥市場的需求,又能發揮EPS在日本優勢的商業模式,包括組織建設和業務平臺的構建,并將自身定位為“聯結中日健康產業的專業商社”。讓中國的企業家們倍感驕傲,紛紛表示借助此次考察機會,希望未來在臨床數據CRO、新藥研發上市、人才引進等方面同EPS集團多層次深入合作。

米諾發源制藥株式會社是由已故“中日友好事業掘井人”宇都宮德馬先生于1938年創立。80年來公司在控制過敏性疾患和肝臟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贏得了在醫療第一線和醫學界的良好聲譽、而使公司藥品廣銷中國、日本及其他國家,久經不衰。
短暫的交流讓考察團的企業家們被日本企業幾十年如一日在優勢品種領域深耕不輟的精神所折服。日本很多企業在做小做精,而中國企業則在追求做大做快;沉下心來,抓住細節慢慢做,堅持不懈做正確的事和把事情做正確。國內醫藥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日本企業的發展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3月19日考察團走進日本武田制藥湘南制藥研究所。為了歡迎藥融圈考察團的到來,武田制藥湘南制藥研究中心還專門升起了五星紅旗以示歡迎。
湘南制藥研究中心由日本武田制藥投資建設,該中心30萬平方米,擁有最先進的研究設施,武田制藥自身用一部分區域做研發,其余部分做成共享辦公和實驗室的孵化器,致力于打造新的大健康生態系統。目前該中心已經入駐40多家企業,而且武田模式開放,鼓勵員工內部創業,武田投資入股。
考察團認真聽取了湘南制藥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產業布局及發展規劃,著重了解了研究中心在醫藥創新服務平臺搭建、醫藥產業孵化、國際交流合作、健康產業聚集、高層次人才有吸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交流中,考察團對研究中心在iPark的基礎上打造的創新大健康生態系統Ecosystem產生了濃厚興趣,考察團隨即與研究中心就實驗室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共識。
湘南機器人中心是日本目前最為先進的健康機器人公司,考察團親身體驗了世界上第一臺輔助行走機器人。這類產品適用于由于脊柱損傷、腦損傷、神經損傷等所導致的肌肉骨骼活動障礙綜合癥。佩戴者可以通過訓練實現意識控制機器,并由機器人輔助佩戴者站立和行走。
3月20日考察團首先來到了愛知縣豊明市的藤田保健衛生大學。藤田衛生保健大學病院是成立于1973年5月29日,擁有共2700名專業醫護人員、1435張床位,先進臨床技術與尖端診療設備,被日本厚生勞動省評為全日本大學醫院綜合排名第一,日本最大規模急救中心,日本病床數最多的醫院之一。醫院非常重視國際合作,作為厚生勞動省指定的特定功能醫院,擁有外國患者就診相關的認證(JMIP),早在2014年就開設了國際福祉部,專門負責接待外國患者體檢診療。
為了提升整體的醫療水平,藤田病院不斷引入全球最尖端的醫療設備。醫院把影像診斷、內視鏡、早癌篩查、腹腔鏡、微創手術等世界領先技術作為構建病院優勢的重要手段。
考察團認真聽取了醫院相關工作人員的介紹,并詳盡了解了醫院接診外國患者的服務流程。日本醫院很多時候主動承擔起創新的擔子,創新的源頭是醫生,醫生和企業共同探討推出能夠切實滿足病患需求的醫療設備和診療方法,這點非常值得國內借鑒。
3月20日下午,考察團走進株式會社スズケン(Suzuken),Suzuken是一家有著80多年歷史的集團公司,是日本的上市公司,從早期的藥品批發業務,逐步擴展到新藥研發、醫藥制造、醫療設備制造、大健康投資、醫療保險、介護、醫學出版和廣告等多個板塊業務。作為日本排名第三的流通企業,每年的業務量是百億美金級別的,約占日本醫藥銷售市場的十分之一。
考察團對Suzuken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時就非常注重防御自然災害的侵襲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希望借助Suzuken在日本藥品流通領域的強大網絡和獨特的管理經驗,加強中國藥企與日本的交流合作,促進雙方企業快速發展。
近幾年來,醫藥物流配送發展如火如荼。中國醫藥物流業作為醫藥和物流的復合型產業,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過去中國醫藥物流配送行業普遍存在著集中度不高、層級多、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中日企業在這方面相比,中國流通企業在硬件上已經逐步超越日本,并且積極將智能化技術引入醫藥流通行業,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提升醫藥流通的安全性和規范化水平。
3月21日恰逢日本紅日,考察團特意前往京都體驗日本文化,期間考察團前往茶道館,體驗日本茶道精神。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國,同日本的唐代建筑和漢方藥一樣,都是源于中國。并形成了日本獨特民族風格和文化內涵,進而推廣到全世界。由此啟發了團員對于中藥國際化的大討論。
中藥在日本成為漢方藥。漢方藥與中藥是同源異流,同根異枝,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日本漢方藥以傳統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主要原料均從中國進口,藥方也多是源于中國古代,按照古方配方配制。但漢方藥也不等同于中藥,他們在基源或藥用部位、植物資源種類與品質、用藥劑量、知識產權保護應用等方面存在差異。來自麗珠集團的陶總說:“日本的漢方具有很廣闊的市場與消費,漢方廣告、標牌在日本無所不在,掛著“漢方”牌子的店里100%都是漢方藥,而且成品藥、半成品藥、配方藥應有盡有。” 日本的漢方藥發展迅速,在國際市場上正露丸、救心丸、小柴胡沖劑等產品上占有70%的市場份額,遠遠超過中國。
團員們認為高品質的藥品來源于高標準、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日本漢方制劑包裝精致、服用方便、療效顯著及高品質、安全、有效的優勢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深受民眾信賴和認可,取得如此高評價的根源在于日本對漢方藥的研制開發、生產及銷售環節的高度重視。而國內在中醫標準化建設方面相對落后,影響了中醫藥的發展。中國的中醫藥應該向日本學習,加強并盡快實現中醫科學的數據性(屠呦呦就是一個例證),希望未來中藥也能在西藥為主的醫藥市場中打下一片天地。
3月22日,是本次考察的最后一天,考察團重點參觀了大冢制藥四國島研發中心??疾靾F一進入工廠就被大冢制藥理念的具體化代表——“彎曲的巨大杉樹”、“浮石”所吸引。大冢制藥向考察團介紹,這些紀念物是為了鼓勵在這里研修的員工,激發自身挑戰心而特意設置的。
考察團成員普遍表示,所謂創造不一定就是讓人感覺很良好,而且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事情。
總結
通過本次日本之行的行業交流,考察團企業在參觀交流中進一步的拓展了視野,對于日本醫藥行業、醫藥企業各個業務系統的管理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從中找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看到了自己的優勢,為未來的企業發展方向提供了思路。
未來,藥融圈將繼續按照“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不定期組織優秀企業家團隊赴國外向行業內優秀企業學習,通過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地深度交流,拓展雙方的深入合作,敬請期待!
考察團人員名單


歡迎關注藥融圈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