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生物制藥下游需求日益增長,上游生命科學耗材等支持性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特別是一些高壁壘和高技術水平的原材料在行業內的需求日益激增。近期,藥融圈團隊有幸與沈陽藥科大學特聘教授馬寧寧博士進行了訪談,同時他也是國內生物制藥上下游關鍵原料供應新勢力——壹生科的創始人兼董事長。
在此次訪談中,他分享了自己在國內外制藥領域的從業經歷以及創業歷程,并從科學家和企業家的角度,闡述了對生物制藥上游國產耗材和原材料的獨到見解和未來展望。
首先您能否和我們聊一聊,從海外求學到輝瑞制藥工作,到歸國做新藥開發,您也曾經擔任863評審專家和“新藥創制”評審專家,您覺得美國和中國在制藥方面的區別和相同點有哪些?
最大的區別可能還是在于新藥創制方面的深度和廣度,由于美國具有長期的積累優勢,在全產業鏈條的各個方面更加成熟。以新冠疫苗的開發為例,mRNA技術在美國已經經過了二十余年的研究,深厚的基礎才使這項技術得以快速運用。相比之下中國還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礎、擴充經驗,而且往往在跌過跤、踩過坑之后,才會對新藥創制的真諦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另外,美國在新藥創制的早期研究、藥效學、靶點驗證,再到制備工藝、產品的分析和檢驗等各個方面有專門的、龐大的人才庫,分工也是非常成熟。比如在早期研究中,專門有科學家的興趣在于創新發現以及機理的研究;在企業內,也有專門的應用型研究;科研院所、機構和藥企都有自己的人才儲備??傮w來說美國制藥行業的經驗、人才和基礎都更加完善。因此國內需要一個追趕的過程,從我回國到現在,已經看到中國的制藥行業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從簡單的仿制藥、fast follow,到創新藥物的開發,以及技術和產品的對外授權,已經實現了很大的進步,不過從廣度和深度方面,未來仍然需要長期的積累。
從科學家到創業者的轉變,同時任沈陽藥科大學特聘教授,這給您帶來怎樣的感受?科學家、教授、創業者,您是怎么平衡這三個完全不同的職業?
其實我在輝瑞制藥的時候,也是一邊做藥物研究一邊帶著博士生做科研,這與我現在在國內做的并沒有本質區別,美國藥企的研發中心就相當于研究所,不過所做的研究并非自由命題,而是要根據企業制定的方向,同時跟進最新的進展,總的來說國外藥企的研發機構是科研屬性很強的。
我回國之后一開始是在協和醫學院擔任客座教授,同時在神州細胞從事創新藥的開發,后來擔任了沈陽藥科大學的特聘教授,其實這也與我一貫的經歷是類似的,科研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生物制藥領域的知識日新月異,要想做得好,一定要立足前沿,同時也需要積極向國外學習。
您先前在輝瑞負責生物制藥CMC領域的工作,并獲得輝瑞全球研發“成就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獲得者之一,這一經歷對您后來的職業生涯有何影響?
與其說是這個獎項對我職業生涯的影響,不如說是這整個期間的經歷對我職業生涯的影響。我剛加入輝瑞制藥的時候,輝瑞剛開始進軍生物制藥領域,相比之下,若在一個成熟的研發部門,尤其對于大型跨國企業,每個人負責的領域會非常明確。而我非常幸運能在業務發展的早期加入,有機會從事生物制藥領域范圍更廣的研究,也使我對CMC的理解更加深刻,明晰關鍵環節。我在后續研究過程中也是針對這些關鍵領域,幫助推動輝瑞的生物制藥業務向前發展,包括提高生物制藥的效率、縮短周期,并幫助輝瑞在無血清培養基的開發、大規模生物反應器的放大和運行方面提高了一個臺階,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這些經歷對我回國之后的項目和工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您回國后對我國的生物制藥水平起到了一些推動作用,包括中國首款重組凝血八因子的開發,什么原因讓您轉向生物制藥耗材的創業?能否視為一種降維打擊?培養基的“進化”如何加速生物藥(如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的創新開發?
我回國之后也是憑借自己在CMC領域的經驗幫助神州細胞開發了國內首款重組凝血八因子,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生物制品。至于后來為什么轉向生物制藥的耗材方向,主要是在于美國和中國生物制藥領域的深度和廣度確實存在一些差距,而國內的氛圍往往是急于見到果實,但基礎卻不夠扎實。
我之前的工作也主要是在生物制藥的下游端,但是后來發現國內外差距主要還是在于前端的關鍵技術。這也是造成當前國內項目同質化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對于我自己而言并不急于最后的果實,而是著眼于關鍵的技術和原材料。從近期來看,這似乎是退而求其次,但是從長遠來看,我更希望為中國市場帶來更需要的產品,而且憑借我們對制藥領域耗材更深刻的理解,這也可以視為是一種降維打擊。
在生物藥領域,培養基是生產成本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一些細胞基因治療產品的價格高、成本高,通過實現培養基的國產替代能夠降低研發成本,不僅惠及患者,還為產業發展帶來推動力。
壹生科主要從事上游培養基的研發生產,您是什么初衷最后決定整合下游分離純化介質,收購子品牌華純,打造成為生物制藥產業上下游關鍵原料供應新勢力?
在生物制藥領域,培養基和分離純化介質是兩個成本最高的耗材類型,我們壹生科立志于為生物制藥領域提供優質、優價的生產耗材,所以對純化介質領域進行布局也是自然而然的業務延伸。
目前壹生科的CHO培養基產量已經突破8-10g,單批產能達到4萬L,年產能600萬L,蛋白A親和純化介質的載量突破80mg/ml,單批產能達到2000L,年產能20萬L,這在國內甚至國際競爭中都處于領先地位,也是壹生科能從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的技術基礎。
在培養基和純化介質等生物制藥耗材領域,目前國內外水平的差距如何?國內外競爭格局是怎樣?想要打破國外壟斷,解決“卡脖子”問題,主要壁壘在哪里?
在培養基領域,我們國家起步較晚,但是追趕的速度很快,目前我認為我們國家一半以上的培養基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先進水平,一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已開始推廣,還有部分產品與國外存在差距,這也是我們需要追趕的方面。國外的產品其實最大的優勢在于品牌優勢,而且他們這種品牌優勢在國內外都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培養基是受到嚴格監管的商品,國外企業由于已在國外擁有專門的工廠,在生產方面也更具有國際推廣的優勢;
純化介質也與培養基類似,國內的純化介質絕大部分的品類其實都已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的質量水平,在國外市場上的差距仍在于品牌認知度方面。
而在打破國外產品壟斷方面,我認為在培養基和純化介質領域我們已經初步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近幾年因為疫情帶來的安全性等問題,以及國內外地緣政治影響等,進口產品采購困難重重,行業迎來國產化替代浪潮,國內不少企業其實已經經歷了10余年的積累和經驗,壹生科是如何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建立壁壘/優勢(質量、成本、技術、服務等方面)?可否舉例?
我認為企業想要脫穎而出需要在產品上具有深厚的沉淀,產品應具有技術優勢,產品的表現能夠滿足生物藥的制造需求,能夠解決客戶對速度、質量、成本、合規性的要求。
比如對于生物藥物,翻譯后修飾是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我們在開發培養基的過程中,能夠幫客戶解決翻譯后修飾的問題,從而滿足產量、質量方面的需求;再如細胞工程技術領域,在疫苗和基因治療領域用到的昆蟲細胞中,我國的監管機構要求廠家清除其中的病毒污染,而我們壹生科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提供病毒清除服務的公司,能夠實現細胞的優化,幫助產品更快地推進臨床,可以說是已經將CRO服務和培養基業務結合在了一起。
您如何看待國內培養基和純化介質企業的國際化之路?未來是否存在更多的機遇?
培養基和純化介質的“出海”是必然的。一方面,這兩類產品的大市場在國外,另一方面,我們國家生物藥產品如果要出海,那么配套使用的培養基和純化介質也一定要符合國際化要求。我們的產品符合國際上的質量需求,能為國外的藥審機構提供完整的產品質量文件,而且生產的質量體系也滿足國外藥監體系的要求,這兩方面是我們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正在憑借自身優勢搭建國際化營銷網絡。
除了壹生科,您還有一家企業,鼎持生物,專門做動物疫苗,是什么原因讓您這樣一位從事人藥開發的專家做動物疫苗?
歐美的動物疫苗產業主要存在于跨國制藥企業中,如以前的輝瑞動物保健、默沙東動物保健、禮來動物保健、拜耳動物保健、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等等,動物疫苗領域均是由一些國際領先的企業進行布局。過去的5到10年時間,這些動物保健部門才從各個跨國企業剝離出來,但是最終源頭仍然是在這些大型的制藥公司。所以在國外,動物疫苗和人藥都是來源于大藥廠。如之前輝瑞剝離動保業務,成立碩騰,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動保企業之一,其實也是將人藥的先進技術運用到動保產品。因此我也想在中國將人藥的技術運用到動物疫苗的生產,一方面發揮我自身的專長,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國內動保領域確實存在很大的需求。
人才是企業創新的動力,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馬博士可否與我們分享人才的積累與培養經驗?
我們創新型企業確實對人才的需求很大。對于吸引人才,我認為企業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從而能夠得到高端人才的認可,同時踏踏實實工作,不去“畫餅”,也不單單利用PPT,而是實實在在地做出成績,來證明我們的目標和使命。對于培養人才,我們會通過不同形式,培養一個強有力的中層團隊,并讓他們成為公司創新發展的骨干。對于留住人才,我們也會充分放權,給大家一個發揮才能的空間,同時為員工提供完善的培訓體系,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持續成長。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我們對于骨干人才也會進行股權激勵,讓他們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在制藥領域,上游原料耗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賴于進口,由于技術壁壘、行業監管、品牌積累等因素,關鍵產品供應商大多為國際巨頭。不過在近幾年國產替代的浪潮之下,產業獨立自主發展的呼聲高漲,一些國內本土企業快速崛起,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同時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人才的回流也為產業創新提供動力,馬寧寧博士作為國家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將自己在輝瑞的制造經驗帶回國內,并不急于新藥的“果實”,而是著眼于生物制藥領域上游關鍵原材料的開發,在這一具備海量挖掘潛力的賽道中穩步前進,助力中國新藥向更深更廣的領域茁壯成長。
2022年7月16日15:00由壹生科與藥融圈、沈陽藥科大學無涯學院聯合主辦本次線上大會。邀請數位行業專家,以抗體創新破局為主題,探討抗體藥成本控制以及培養基發展現狀,通過實例分享,技術討論,帶來集采環境下抗體藥創新的新思路。



<END>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香港三级台湾三级在线播放,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