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融圈2017中國醫藥化工供應鏈形勢戰略總裁峰會圓滿落幕!
大會主席吳生文先生致開幕辭
這是艱難的時刻, 這是最好的時代
2017年6月1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CFDA)正式成為ICH成員,國家大力鼓勵創新, 各種基金大量投入新藥開發 – 新藥開發公司的估值越來越高,藥企將有大于三分之一會被淘汰。上游的企業路在何方?史上最嚴的環保安全風暴下,去除“小,散, 亂”趨勢一定會持續,價格持續上漲 ,如何認清形勢,應對挑戰, 尋求醫藥化工供應鏈持續穩定的發展并尋求長效發展的新戰略?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我們的企業是否適合迎接挑戰?
大會主持人:藥融圈創始人王波
來自東北、西南、中部、江浙、南部等全國各個地區的企業代表一一分享各地環保形勢,由于人數眾多,本文只截取部分
何匡
浙江永太科技總經理
永太專注于氟化工領域,涉及醫藥、植物保健、新材料三個領域,我們企業有兩個工廠分別是江蘇和浙江,總的開工率一年大概有9個月。對于目前環保形勢,我們采取策略是向下游轉型,醫藥改革是比較重點方面,實名制度改革和流通制度改革,我們在中國做一致性評價,首先保證cmo業務,同時向創新藥轉型,污染項目能規避就規避掉。農藥方面,我們的策略是并購銷售公司、制劑公司,做全產業鏈控制。涉及醫藥短期目標根據一致性做長期規劃,比如十年新藥設計。
彭立增
濟南愛思醫藥董事長
第一點,山東是醫藥化工和基礎大化工大省 ,就山東菏澤來說每個月都有檢查,除了環保還有安監檢查,所以投入的精力還是比較大,今年10個月的生產,企業最大感受是停產和限產,動不動幾百家企業停產。第二點,山東安監廳決定,2020年6月份前所有的化工企業必須進化工園區。 第三點,殺傷力比較大的政策是低于三個億的企業不能進園區。
李金亮
上海迪賽諾藥業總經理
一切時代的艱辛,都要努力尋求突破。中國企業在面對國內環保困局,做重新布局的時候,不同企業都應選擇不同的方式。對于我們企業,我們做原料藥為主,訂單真的不缺,缺的是產能,最大問題就是關鍵的基礎物料短缺。最新醫藥供應鏈的建立,這方面困難肯定有,我相信通過藥融圈集思廣益不管是在技術創新還是供應鏈創新上都能走出新天地。
李倩
上海北卡醫藥總經理
北卡現在在安徽東至這個園區生產,目前來講整個安徽環保形勢都不是很好,東至園區不大,約40家企業,原先都是農藥廠,按照當地政府現在政策是將園區企業騰籠換鳥,把園區企業數量減少,政府允許開工率8-9個月,總的來說企業還是得按照規范來做,適度領先,才能跟得上。
鄭保富
上海皓元醫藥董事長
我們是技術派,企業的發展就是看市場,技術,資本,每個人都把企業這樣去布局都會做的更好。談產業鏈,就是計劃和市場的資源整合。談環保就是國家整改。個人理念,和很多政府園區接觸,很多政府對行業不了解,我們就要去引導政府去做環保的生態環境,每一家的廢水達到標準,不同產業不同公司廢水是起到調和作用的。引入產業就要讓企業做出調整,打造相對友好的園區生態環境。企業進入園區之后對園區的環境是什么影響,要有一定融合,而不是過度的同質化。
劉保全
北京萊瑞森醫藥董事長
萊瑞森不是專注于生產的企業,我們精力在于仿制藥研發報批和市場開拓,目前環保對醫藥化工帶來的影響首當其沖,給醫藥企業生產帶來壓力比較大,但是挑戰和機遇是并存的,企業創新不止是新藥創新,我們更應該關注供應鏈末端生產的技術創新,做到正規化,連續化,這樣中國醫藥化工供應鏈將會相對全面,那么比起發達國家更具占有優勢。
高峰
北京世紀邁進董事長
我們擁有兩個生產基地, 大連是GMP工廠是七大生化園區之一,該生產基地是做規范市場高級中間體生產,一年12個月全年開工,相對大連工廠我們河北工廠就慘了,差不多半年時間無法開工,策略適度領先,園區就我們一家有排污證,反而是政府關注必查。
安榮昌
開原亨泰制藥董事長
我來自東北,相比其他地區,我們這里醫藥產業相對落后的,不同地區的執法標準是不一樣,甚至執法差距有2年以上,但是未來會一致的,作為相對落后地區做法就是向發達地區學習,學習環保意識,實事求是,適當的了解發達地區的水平,要比發達地區適度落后,比落后地區相對領先。
上海力田化學品董事長陳維華分析印度優劣態
上海力田化學品董事長陳維華
印度優勢:
1. 印度協會很強,政府下達命令是下達給協會,協會去傳達給政府,政府不能直接干預生產,印度很少一刀切關停生產
2. 印度政府各部門的政策明確和延續性比較強
3. 印度的工資非常低
4. 印度環評按照產品個數和總產量來確定的,一次環評可以報不超過100個產品,產品切換很快的,一般產品環評3-6個月就能搞定,費用非常低,印度GMP以工廠來認定,不以產品認定
5. 環保處理費用相對低
6. 印度有很多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7. 政府和銀行對新創辦企業支持力度很大,銀行貸款支持力度達到4%的年息,設備方面政府給于十年的返還期限
印度劣勢:
1. 大企業通常決策緩慢
2. 政府辦事效率比較低,腐敗現象嚴重
3. 中大型企業運營成本高,缺乏產業集合優勢
4. 產業工人的素質普遍沒有中國高,受教育人少
5. 化工產業鏈沒有中國完善
6. 基礎設施非常差,物流緩慢
7. 國民缺乏冒險精神
8. 資本市場不夠發達
9. 氣候炎熱不利于化工生產和發酵
客戶端對于中國供應鏈的形勢挑戰分析以及一些建議
杭州企創化工董事長王竹齋:我們70%+的客戶都是印度客戶,接近印度前20都有在合作,以配合注冊等方面展開合作。我覺得現在形勢還是蠻不樂觀的,感覺是冬天快來了,以前一個產品通過驗證,我可以做20家的銷售,因為他們產業鏈是非常密集的,印度一個產品有30家在做。印度很多起始物料已經自己在做了,以前產業鏈,一個大公司可能有一個小公司給他做配套,做服務,接下來你會發現,產業鏈低端一部分在中國,一部分在印度了。印度人在試圖打破供應商布局,我們做的頂端公司 像mylan 同等產品印度價格不高于5%的,他們更傾向印度當地采購。中國產業鏈末端的優勢在慢慢失去,我們新藥可能是春天的形勢,但是供應鏈末端產品接下來1-2年會非常慘烈。接下去會有大量的產品失去出口,進口是大量增長,出口會走下坡。除了發酵類產品,印度的產業鏈不完整的,但當印度基礎化工都完善了以及配套都上來了,那么中國企業很多都沒有優勢了,供應鏈將會成為在中印供應商競爭。我做印度15年,印度很多項目都談過,發現很多項目都失去優勢,你的末端失去優勢了,你何來談頂端?中國頂級制劑出口的無非華海恒瑞,印度頂級制劑公司很密集了,他們都在競爭,所以制劑企業對原料藥要求的越來越嚴格,原料藥企業對你的中間體的成本要求越來越高。
上海迪賽諾藥業總經理李金亮:2006年在印度投資企業,最近在印度買了300畝地,繼續投資,原料藥,維生素也會在這些領域去發展,總的來說印度發展空間也非常大,現在來看就是中國龍和印度象,印度是民營資本增長非??斓钠髽I,中國企業是初期發展迅速,到后面就會到了瓶頸。
印度Glenmark采購負責人James He:第一,目前全球供應鏈形勢是往印度傾斜的,中國優勢不再像以前那么明顯;第二,國內有些技術方面沒辦法突破,最后在印度深加工得以解決;第三,中印長期來講屬于競爭關系,但是印度企業會優勢互補;第四,布局方面,對于中國企業是否適合在印度投資,要基于是否有合適印度合作伙伴,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第五,我們討論機遇和挑戰,國內企業現在沒有辦法解決環保問題等,優勢就在喪失,可能只會有暫時的優勢。
印度Cipla采購負責人許興明:第一,印度采購人員,往往能把價格壓的很低,印度的價格是相對全球采購價格是非常低的;第二,Cipla中間體采購策略是同等價格條件下或者印度價格高出5%以內的,是優先在印度采購,中印之間競爭還是會非常激烈,全球其它企業在中國采購面臨很多問題,為了保證供應鏈的安全,有些會考慮在印度做第二供應商。
藥融圈創始人王波:我們談產業鏈,從基礎化工品、中間體、仿制藥、新藥,和國外強國形成競爭,仿制藥印度領先很多,而印度以仿制藥優勢,我們之前給印度人很長時間的支持,印度創業成本很低,慢慢有些上游的產品,印度企業都自己開始做了,而中國成本很高。面對印度整個形勢接下去趨勢也會加快。
杭州明月精細化工董事長譚滿芳分析中國環保政策對供應鏈影響
杭州明月精細化工董事長譚滿芳
中國醫藥行業的優勢:
1.近幾十年來在基礎化工,規模發酵基礎上進行的全產業鏈研究,開發及生產來看中國全產業鏈還是非常全的。
2.中國在工程、安全、環保等方面全面提高
3.商務拓展和國際化的提高,使中國成為全球醫藥化工最重要組成部分:全球第一大API出口國
中國醫藥行業的缺陷:
1.集中度差,企業水平參差不齊
2.中小企業過多,環保投入不足
中小型企業:無力于環保升級,API市場:77.04%的小型企業面臨改造升級,否則將被首先淘汰出局
大型企業:手握重金,治污水平較高,受環保因素影響較小,隨著小產能的逐漸退出,龍頭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3.政府監管隨政策變化,缺乏專業性、延續性、統一性
環保政策造成的影響:
價格上漲、供應鏈不完善、 交貨不及時,甚至無法交貨,從而導致商業信譽損失、政府信譽損失、國內外客戶損失甚至沖擊整個行業。
客戶可能采取的措施:
1. 短期內無法變更(無法短期取代中國完整產業鏈)
2. 中國供應商選擇條件與趨勢:EHS法規符合,企業規模,企業位置,企業證照齊全
3 .尋找國外其他供應商,降低風險
4 .中長期:中低端產業:培養其他如印度、東南亞等地區的供應商
中高端產業:回歸歐美市場(理念一致,風險低,成本差距持續縮小,質量保證性強,供應鏈管理強)
中國與西方供應鏈管理比較:
接下去幾年國內企業發展趨勢就是中小型企業創新型的企業將逐步與大企業合作發展,而無技術特色或者說無環保特色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大中型企業則會深化發展:1.加強技術、環保、安全投入 2.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強與政府協調與影響 4.效益提升進一步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5.供應鏈管理進一步提高加強 6.做特色產品,與特色企業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中國醫藥課課長陸文俊 :日本伊藤忠公司今年醫藥方面銷售額有6個億美金,之前做中間體為主,02年開始做原料藥和制劑,這十幾年當中利潤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很多產品做到了日本市場的壟斷。做日本市場首要是選擇好的合作伙伴,就可以做到利益的最大化。15年前是韓國、印度去做日本市場比較好,但是接下來的5年應該是中國進入日本市場的好時機。2015年開始,日本官方在中國審計數量是15-17次,今年是50-70次,建議只要質量符合要求,產品肯定會被帶到日本市場,大膽向日本市場去推,通過好的貿易商去做日本市場。而且日本2012年發生了地震,對制劑廠家要求一個原料藥必須要2個供應商,最好是來自不同國家。
諾華制藥高級采購經理李大勇:作為原研公司代表,對于整個市場變化的反應,其實對于原研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供應的穩定,目前中國對于歐洲公司的印象是失控中,失控后,歐洲公司短期可能想解決供應問題,長期戰略眼光是考慮歐洲的回流或者在印度尋找后備。作為中國優勢來說,從化學方面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能做很多別人做不了的反應, 很多化學反應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給客戶做出來。中國和印度相比較,對于原研來說,印度人好像什么都會,什么都不用教,但是交出來的東西不是真正要的東西,中國人呢,你跟我談的時候我不會,但是我一直在學,我答應你要交的東西是你要的東西,這點對于原研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現場與嘉賓互動環節:
Q1:譚總,你在歐美市場這塊涉及比較廣,請問目前歐美客戶對于中印的采購比例、采購/投資策略等方面有什么調整?
杭州明月精細化工董事長譚滿芳:歐美蠻多客戶要考慮亞太區的話,實際上中印都會考慮,我一直很關注印度作為我們競爭對手,客戶對此的評價,以前有些客戶覺得印度這邊不會特別靠譜,讓人的感覺說的比較大,做的比較差,中國正好反過來,歐美企業大多數是更依賴中國,但是現在來講是很多客戶一定要找印度供應商,聽說部分客戶如果只有中國供應商,他們會要求一定要增加印度供應商,現在比例反過來,是印度會更多,中國會更少。
Q2:秦總,stada公司在中印采購和投資策略和全國布局請介紹下
德國stada制藥采購負責人秦為民: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有想過,但沒有什么太具體的應對方法,我們與一些企業不同,stada不做原料藥中間體,只做制劑。目前在中國的供應商不算太多,對中國的供應商都是可控制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來自印度方面,印度原料藥供應商到總部抱怨要漲價,很簡單原因是中國原料中間體漲價了,總部會讓我們去查,一查真的是中國原料藥漲價幾倍導致,所以給stada德國印象這都是中國造成的。我們在做供應商風險分析的時候都會把工廠是不是在園區作為影響因子,這種不受控制的漲價,挺麻煩的,這可能會導致未來有些產品中國會out。我想說,國家在這方面是需要有些引導,政策一刀切,企業可能會過多反應,國家想的可能很好,大的企業培養,小得企業關掉,但是需要政府來引導。我們經常得到新聞,哪些產品一天一個價格,非常普遍。德國角度看,我們12年德國總部開會,采購量中印是一半一半的,但是去年聽說印度已經60%,實際上新的原料藥印度占比很大,國內供應商想要往后端發展,這幾年是一個機會,目前為止stada大部分產品是印度是第一供應商。中國的優勢在于,我們從風險角度來看,肯定希望供應商一家中國一家印度,然后印度可能是幾十家中選,中國就幾家選。國內企業從戰略角度看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從我們角度來看反而這個機會變少。
Q3:針對Orion芬蘭第一家藥廠,針對目前形勢不穩有何建議,采購策略往中國印度有什么調整。
芬蘭Orion制藥采購負責人周劍俠:針對國內環保形勢很擔憂的問題就是采購的原材料的價格,經常有波動,有的甚至停廠。給到的建議是希望供應商和當地部門做到相關的溝通,做好一些相對應的措施,其次是設置合理的利潤率,這是一個門檻同時一個保障。Orion面對形勢不穩首先是備庫存,提早做完一整年的采購計劃,由之前的大半年的備庫計劃提升到一年,也希望跟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價格在沒有太多影響情況下希望訂一個一整年的價格。中印的采購數量 10億采購 , 印度辦公室有170號人,當然也包括在印度有很多制劑的CMO 項目,中國辦公室三個人,采購比例中印比例,1:3 ,中國比例在上升,中國產品質量應向歐洲看齊,其次選擇供應商還有價格上有一定的優勢,誰家更有優勢就買誰家的 。
Q4:鄭總貿易轉到投資,跳出來看行業,當下怎么做比較合適,哪些看好?
途韓進出口董事長鄭戰云:行業上下游這塊,我更看好制劑這塊,技術比較強,也比較穩定,api跟制劑連在一起,所以我從2年前開始布局制劑,國內合作都是上市公司,他們做原料多,因為自己這塊技術比較空缺所以粘性比較強,我管技術銷路,投資比較多。第二個我們自己從印度這塊2-3年前開始采購,中間體 api都有,但是量不大,一年幾百萬美金。
PART5:認清形勢,突出重圍
面對如此嚴峻的環保形勢中國企業應該如何突出重圍?分組討論共商對策:
湖北百科亨迪藥業董事長程志剛:企業找好自己定位,我們認為心目中印度是最大對手,但是印度企業心目中不是,印度看好的是歐美企業。所以我們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弱小可以從中間體開始做,我們有一定實力的可以做原料藥。在國內發展的時候,向國外發展,國內一些企業做的好的,給原研廠家提供原料中間體,我們還可以做高端仿制藥,越來越多國內原料藥企業通過fda和歐洲檢查,利潤有一定保證,給予一定空間能夠穩定供貨,穩定生產,再往高端一點做anda能夠出口制劑,國內目前屈指可數,但是印度幾十家,印度企業有國外的研發生產銷售,但是中國企業我們很多是holder 委托別人銷售,其實這個對于國際化的差距是特別大的,我認為不同企業可以定位為不同的,目標是向仿制藥企業能夠提供原料藥,仿制藥制劑可以賣到國外去,再往上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創新藥,從低端中間體到高端中間體,國內申報,國外申報,到仿制藥制劑賣到國外去,當然最好是我們的創新藥,基礎打得好高端才能走的越遠,第二個分享下,印度企業有很多不同的分工,有制劑 原料藥 中間體企業,他們有合作分工問題,他們不是競爭關系,是合作關系,我們國內應該借鑒。
安徽新星藥物開發董事長李曉祥:中國藥政法規都在變,不變的是我們,要不斷捕捉各種機會,這個產業鏈的全部布局,真正的道理就是要具備抗風險的能力,從新藥到研發都有抗風險的條件,任何時候都是挑戰和機遇的存在,安徽新星從2015年開始開始做創新藥,仿制藥全停止,5-10年是接下去創新藥非常好的時機。我們跟印度斗爭,把全球原料藥產品價格拉下來了,我們都感覺到痛苦,從資本市場都沒有得到非常好的股值,好的技術去做讓人尊敬的化工,環保大環境下給我們非常大的壓力,環保壓力我們怎么干,我們再怎么賺錢,這機會沒有,應該跳出來一定要大家聯合,通過藥融圈圈起來,這樣之后的發展會非常的迅速,我們在河南西藏浙江,都有公司,目前四個新藥往前推,中國的新藥就是創新藥,本土的研發企業融入國際的大圈子去做,到今天為止臨床批件有十幾個,都不玩了,忍痛割愛,去認真思考,該聯手聯手,該放棄放棄,我們聯手,有感而發的幾句話。安徽新星在做全產業鏈的一個布局,都是為了五年之后,同時藥融圈要做到大家的公司,一個公司加協會運作。
國邦藥業董事長邱家軍:聽了一天收貨頗多,第一個事情清晰認知環保高度,責任感要有,中國人的東西應該中國人做,更多的企業家想要有名有利,我的胸懷是為健康服務,做了30年的醫藥化工,我轉行,不是我們損失,是國家行業損失。所以必須要堅持下去。
上海力田化學品董事長陳維華:其實有一點大家忽略了,中國可能在未來是最大的制藥市場,我的印度合作伙伴說,如果要選擇合伙人,首選是中國人,中國未來是最大的制藥市場,國內企業首先要想到的是,未來的出路首要守住我們中國的市場,外國藥到中國太多了,價格都普遍太高,怎么把藥價格降下來,這是我們中國企業要思考的問題,第二點從mdI看中國化工的崛起,中國的化工已經崛起了,醫藥行業為什么不能崛起,我們的產業鏈從tdi mdi 到很多原料,很多已經是體量級。再講一點,我們應該盡快實現工業自動化和工藝的創新,是突圍很重要的一個點。最后說下做一點國際布局,有沒有可能考慮到印度去做制劑研究了?有沒有可能更快的水平提升制劑的發展呢。
上海欣海生物總經理呼延旺:本身就是做國際貿易出身,因為國內環保壓力貨源緊張拿不到貨,我們貿易到北美市場非常痛苦。環保壓力是全球性的問題,經濟上面也要走發展中國家的路。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張熊處長:對中印競爭方面有一點想法跟大家交流下,我們醫保商會有一塊工作專門是知道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案件,印度企業對反傾銷調查應用的非常得心應手,手中一個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印度企業對中國企業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一共有35起,占全球對中國反傾銷案件的1/3,印度也是對我們國家醫藥產品發起發傾銷案件最多的國家,他們是反一起,就相對把中國一個產品排除在印度市場之外,為什么會這樣子呢,一是印度不承認中國的地位,二是印度主管機關的自由裁量權比較高,就怕你違反規則把中國排除在印度市場之外,印度企業把反傾銷手段作為遏制我們中國醫藥企業優勢產品的工具和數段。分享一點,未來的話,我們醫藥企業也可以采取同樣的方法,發起反傾銷手段,把他們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北京世紀邁進董事長高峰:整個制藥行業是產業鏈,大家做的都是單獨作戰,很少從客戶角度思考,建議在全球產業鏈上去思考,從客戶角度出發,組織最優質的技術,專業的生產,形成最高效的產業鏈發展。對供應鏈的認識叫新興cdmo;整合資源。
德國stada制藥采購負責人秦為民:從個人角度來看國家制度這樣子,可能只能執行,建議企業都往下游跨一步。歐洲市場制劑很難做的,美國相對open一點,歐洲市場制劑業務大部分在cmo業務,其實挺賺錢的,歐洲制劑有大品種可以自己做,小品種選擇外面代工,所以在未來歐洲方面制劑代工業務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向。為什么這么說,我簡單分析下,我們stada一年大概有30%花在采購上面,采購是包含原料、包裝材料、cmo制劑業務、輔料,實際上歐洲每個公司做仿制藥年報,凈利潤能超過10%的企業不太多,所以10+30%,還有60%的空間,為什么歐洲有這么大空間是為什么呢?是人員成本太高了,我們現在生產主要的不在歐洲,在塞爾維亞,平均人工成本400美金,在歐洲是3000歐元,在越南也有生產基地,所以在制劑代工方面未來可以發展。浙江一些企業,已經有動作了,當人對一些前端企業可以開始往后坐了,中國人才慢慢也是有的,企業需要引導和意識,往前再走一步其實沒有這么難,但是目前差距是非常大,fda和cep印度是中國的好多倍,中國最多不超過20-30,不管做中間體還是原料藥都好,大家都可以考慮往后再走一步。
環保專家朱進:舉一個簡單例子,國家出臺的一個法規,就在前天今年出臺的法規就廢除了,之前八年都沒有改變過,在環保方面就倒逼著我們企業去改變。比如地下水的采集已經超量,國家已經意識到了,不能掠奪式的發展,已經高耗能,所以國家必須采取措施。廢水的處理并不是重點,廢氣才是國家關注的重點,明年開始廢改稅,要收稅了,污染環境費要改成稅了,國家政策在變。我們現在的環評分兩步,前面還要跟政府溝通,根據新的法律法規,不再作為項目介入必要條件。十一之后,在正式動工前必須要完成專家評審,企業要組織自我驗收,環保局對三廢處理措施驗收,國家已經把環保督查中心升級變成主管部門了,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這個政策,所以要打擦邊球是不太可能,要基本服從法律法規。要有遠見有思路,對中國醫藥行業先做大,再做強,中國醫藥在國際上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就看大家了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談圣采秘書長
談秘書長:今天聽各企業分享了很多經驗,學習到很多知識,今天上午討論的問題針對于環保政策,企業如何去應對,其實從今年開始就一直關注著這個問題。在此之前已經上報了一些情況,希望把環保標準定出來。環保政策可以嚴,但是要有個標準,要有個度,把握這個度。環保帶來的供應緊張,市場的恐慌心理,和短期價格上漲,我們注意到某個品種上漲是跟事件相關,這種上漲是短期的,不是長期的。隨著產業集中度逐漸提高,大企業可以左右市場,價格也會慢慢平穩,所以這個陣痛的過程要企業根據市場情況短期做好市場策略的調整。
關于產業發展趨勢,外貿的發展趨勢,政府希望產業定位要向歐美高端市場看齊,短期之內產業的低端化做不了根本性的改變,希望通過轉型升級,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全國26個產業園區,經過外貿導向的園區,已經有發展需求和已經發展的,可以幫忙向政府爭取資金,整改行業是朝上發展,像印度競爭對手,我們是要關注,其它市場還是會有機會的。像拉美市場,本地的醫藥產業非常薄弱,這些市場都有非常多的機會,我們在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適當考慮市場戰略,把產品和市場很好的結合之后會走出非常好的新路子,作為行業組織,要推動企業的國際化,推動企業走出去。實際上強調國際化競爭,希望把眼光放在高端企業和高層次的水平上,在這個過程中有能力的企業加快發展進程,有條件的監督自己做大做強,會全力支持大家的發展。
大會主席吳生文做大會總結
對企業的建議:
大家算成本的時候有沒有把環保成本算進去,其實沒有。環保安全決不可僥幸: 必須花大力氣, 花成本盡快完善!環保是短痛,真正中國產業鏈問題是處在這塊,如何考慮減少人工?我們現在企業都是三班倒形勢,這個一定是最大問題,工藝自動化,設備自動化,要人做的事情,將來的挑戰一定會大于環保本身,產品的選擇,過寒冬的時候不要想到做大做強,一定要堅決放棄污染大,毛利還不高的產品,做大做強一定要優勢的產品,把一個產品做出來不算本事,是把成本做下來才是真本事,未來的趨勢,就是專精尖,同質化的東西很難生存。
對政府的建議:
行業建設幾十年, 摧毀僅僅需要幾年,且產業鏈斷了不可能再回來。任何行業均是由大, 中,小有機組成: 小不是錯, 小又不做好環保才是錯- 行業需要無數小型企業- 如何幫助小企業合法合規生成?目前的環評僅針對品種評估, 耗時長 – 國家一方面鼓勵創新,但CMO 企業如何生成?政府對 EHS 的監管應該重結果, 不是過程:把過程放權給企業及專業人士!治水, 不是堵水 - 企業僅僅感受到“堵水” 部門, 沒見到“治水” 機構!醫藥化工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 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大國 – 沒有了化工, 中國不會有制造業, 沒有了制造業,中國不可能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從解放生產力一定要變成創造生產力,能夠對整個產業鏈都有幫助。創業者的成功要有德行、悟性、韌性、血性,記性,有些東西要冒險,優柔寡斷不敢冒險不會有機會的,我們的產業鏈也到十字路口,所以現在也要冒險,偉大的人一定有血性。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但是失敗的教訓可以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