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藥物研發分析、溶出技術”及創新藥臨床試驗大會





長按識別掃描上方二維碼
可查看更多現場精彩照片
大會精彩
2021.4.8
張蘭平
杰瑞藥業 研發總工程師
化藥CMC研究
張總的主題是化藥CMC研究流程及項目管理 ,化藥新藥CMC的研究流程是非常復雜的,前期需要經過臨床前、臨床I-III期、再到NDA,CMC研究的合規性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仿制藥研發也需要遵循相應的流程。
項目管理方面,張總從項目準備、項目實施以及項目驗收三個板塊來詳細的闡述,應該怎樣才能更高效更合規的進行。最后她通過MAH項目、某凍干粉針(臨床I期)等具體案例來論證。
趙宇 力揚企業 業務發展總監
復雜制劑溶出方法的優化與篩選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投入復雜制劑的開發,流通池法應用日益廣泛。趙總舉例講述了流池法在口服緩控釋制劑以及微球等復雜注射劑中的應用,通過選擇合適流通池種類,優化測試條件,尋找體外溶出特征曲線,助復雜制劑開發一臂之力。
程澤能博士
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二級教授,慧澤醫藥CSO
創新藥動學理論助力體外溶出方法創新
傳統溶出方法是相同API、相同制劑、相同處方、相同工藝、相同設備生產產品的質量控制方法。不同API,相同的劑型采用相同的通用標準。沒有考慮API的生物藥劑學特點和藥物動力學特點,難以與體內的實際情況相關聯。
基于API的生物藥劑學特點及藥物動力學特點,制定與體內相關聯的個性化溶出方法和溶出標準,對控制制劑的質量一致性和療效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制藥人的偉大夢想和偉大工程。程教授分享了與制劑評價相關的藥物動力學理論創新和藥動學理論創新應用于制劑評價及優化主題,吸引在場聽眾陣陣掌聲。
李郎 藥融圈合伙人
藥物研發中的晶型控制與檢測
不同的晶型,穩定性不同,就會影響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晶型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李老師分享了晶型的檢測手段,原研藥和仿制藥的晶型。原研藥注重晶型的篩選,而仿制藥則需要進行控制。
陳鋼 西默思博副總
生物分析實驗室核查要點
陳總,從國內外檢查法規和指導原則出發,結合實驗室認證(GLP、CNAS、CMA,ISO等)內容,圍繞組織機構和人員、場地、環境、設備管理、計算機化系統管理、檔案管理、樣品管理、標準品管理、試劑、耗材管理、質量體系管理、和實驗項目等多個項目對PK 實驗室的質量審核重點進行了闡述。西默思博建立了完整的藥學分析和生物分析質量體系,助力客戶產品申報。
王博博士 百誠醫藥雜質研究中心總監
淺析藥物中未知雜質的研究方案與方法
任何影響藥品純度的物質均稱為雜質,雜質是藥品的關鍵屬性,王博士為我們介紹了雜質定義、法規以及限度,以及雜質研究策略-雜質譜,雜質譜是藥物質量研究的指導性文件,對此,王博士通過沙丁胺醇、羧甲司坦等雜質譜編寫策略案例展開具體介紹。最后,他給我們帶來了未知雜質研究策略,制劑工藝引入、原料降解、原輔料反應;介紹了硫辛酸聚合物、頭孢美唑鈉聚合物等案例以及相關檢測策略。
占小兵 老師
分析方法驗證過程中的偏差解析
占小兵老師首先分析了方法驗證偏差的主要來源,并詳細講解了減少偏差發生可能性的預防措施:1、方法開發期間充分的風險評估;2、人員培訓:包括驗證方案與對方法的理解;3、必要的預驗證;4、合理的實施過程與可接受標準等等。最后分享了一些方法驗證典型偏差,例如回收率、線性、專屬性、耐用性、精密度、定量限等,以更好地減少偏差。
2021.4.9
陳洪 博士
成都苑東生物 副總經理、研發中心總經理
分析方法開發驗證實例
王曉波
安捷倫科技 溶出度產品經理
簡化納米顆粒溶出測試_Agilent最新NanoDis解決方案介紹
謝沐風 老師
創新藥的制劑開發與溶出曲線的關系—引申至仿制制劑開發的頂層設計
王猛 博士
立方制藥 技術總監、研究所所長
原料藥的質量控制
好的工藝是產品質量的保證,體現在良好的路線設計、物料控制、過程控制、參數控制。王博士認為,原料藥的質量控制主要在于物料控制(起始物料可增加精制工藝)、中間體控制(工藝參數、中間體標準)、終產品控制(放行標準、貨架期標準),并強調合成工藝人員和質量研究人員的緊密配合!
廖志勇
燃點(南京)生物 技術總監
復雜固體制劑溶出方法開發

孫亞洲
長沙晶易醫藥 合伙人兼首席科學家
與藥物和制劑特性相關、與BE相對應的溶出曲線方法開發建立
孫老師詳細分析了生物利用度、等效性和溶出度的基本概念,從生物等效性(BE)研究的核心點及與生物利用度(BA)的差異性、質量標準中的溶出度測定與溶出曲線測定的區別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溶出、BE和臨床都是必要的方法,在合理的條件下正確的使用才最重要。不管是BE,溶出,甚至是臨床試驗都是在有限條件下的不同實驗手段。
隨后,孫老師結合藥物理化、藥代和制劑特性與溶出曲線對應性案例分析。
2021.4.8
方忻平博士 南京希麥迪資深副總裁
現行的FDA,EMA和藥典9012生物樣本分析指導原則的實踐及預期的ICH M10 的影響
方博士首先為我們介紹了NMPA(CFDA)生物樣本分析指導原則和法規指南的發展歷程,目前我們需要在符合“GLP法規”要求的生物樣本分析實驗室中按照“指導原則”執行生物樣本分析方法驗證和樣本分析實驗。
中國藥典2015版-2020版與FDA和EMA相比有許多異同,方博士從生物分析方法驗證、穩定性、試驗樣品分析、試驗報告等方面給我們進行了詳細說明,從多角度簡述了2019全球生物樣本分析外包實驗室協會(GCC)關于ICH M10的討論。
他預期未來新冠疫情還會繼續影響ICH-M10正式版本的發布,各國藥監部門也會逐漸從BMV過渡到ICH-10,ICH-M10不會對目前的BMV實踐產生大的改變,但有利于Globe Harmonization of Bioanalytical SOPs。
歐陽冬生教授/博導 長沙都正生物 董事長、總裁
“高難度”制劑BE研究思路與典型案例分析
歐陽博士首先為我們分析了當前“高難度”制劑所面臨的困境,往往來自于藥學、臨床和生物樣本,這些“高難度”往往是因為“高異變”的發生。例如從“藥學”上來看,輔料生物活性、粘性和食物,API的晶型和包衣的晶型等等都是關鍵影響因素。臨床上食物甚至生理因素都會導致周期間藥物代謝酶活性改變,例如西柚汁和特非那丁同時服用,可能會增加特非那丁的血藥濃度。最后歐陽博士為我們帶來了幾個棘手的“高端制劑”案例與大家一起探討分析,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見解。
即使“高難度”對我們來說的確是重大挑戰,但是“高變異”在我們的持續攻克下是可以控制的,未來技術和知識也會持續在“挑戰”下不斷升級。
朱凌峰 藥融云副總經理
數據視角下的臨床試驗與藥物研發
朱總為我們簡單分析了國內外的臨床試驗介紹,2020年,全球藥物臨床試驗增長速度持續加快,生物藥和小分子治療藥的臨床試驗逐年遞增,小分子治療藥的臨床數量占比最大,從試驗分期階段數量來看,除去臨床階段不明,2期臨床試驗占據主要地位。
在國內,近三年藥物臨床申請以及藥物臨床試驗公示數都處于持續上升的狀態,增速較緩,國際多中心試驗仍然占比較小。近五年的一致性BE試驗登記在2018年到達高峰。
截止2021年3月,全球在研藥物中——抗腫瘤藥物、抗感染藥物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三大治療領域占據半壁江山。
藥融云作為一款生物醫藥數據庫,精準掌握了藥物研發概況和最新情況,幫助企業了解臨床試驗全局從而明確立項研發方向,未來是數字時代,數據庫的使用可以洞悉醫藥發展趨勢,把握未來方向。
孫曉博 泰格益坦總經理
藥物警戒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重要性
藥物警戒是指發現、評價、理解和預防不良反應或其他任何可能與藥物有關問題的科學研究與活動,例如不良反應、藥物治療錯誤、不合格藥品和藥物致死率估計等等。
傳統的質量管理是低效的,缺乏全面質量管理協調的指導和監管的期望。2012年,由世界前20名的制藥公司成員成立的TransCelerate組織與FDA、EMA、PMDA等藥監部門及業界機構緊密協作通過臨床質量管理體系(cQMS)概念性框架來提高臨床研發的質量和效率。
自2004年于杭州成立以來,泰格醫藥經歷了17年的飛速發展歷程,他們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區域服務能力的建設,打造了完整的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研究一體化、全方位的研發服務平臺。
鄭航博士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ICH環境下的臨床開發策略
2017年,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加入了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委員會(ICH),成為全球第八個監管機構成員,ICH的目標是協調不同國家間藥品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技術規范,推動藥品注冊要求的一致性和科學性。鄭博士認為加入ICH,意味著中國的藥品監管部門、制藥行業和研發機構將逐步接納和實施國際最高技術標準和指南,提升了國內制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從藥物研發方面來看,加入ICH有助于我國臨床試驗資源釋放、審批提速以及新藥上市的審批加快。
最后,鄭博士總結ICH環境下的臨床開發目標就是更高成功率、更快進度和更低的成本。
車津晶博士
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生物標記物在臨床研究中的應用
當前環境下,隨著新藥研發費用的逐年提升和臨床試驗失敗率的增加,新藥研發成功率低下,藥物出現生產力危機,亟需研發模式的轉變。車博士認為接下來應該轉變醫學新藥研發模式——Biomarker為核心,最大程度串聯生物學基礎、臨床前數據、生物標志物和臨床研究,她為我們分析了Biomarker受體占位-靶標PD決策,有助于建立生物治療劑的最小生物效應水平(MABEL),防止細胞因子風暴等不良事件發生。
生物標志物在生物藥臨床研究中存在著機遇與挑戰,而發展創新則驅動著生物標志物在生物藥臨床研究中的應用更加多元化。
圓桌討論
嘉賓:
鄭航 副教授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車津晶 博士 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方忻平 博士 南京希麥迪資深副總裁
程澤能 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二級教授,慧澤醫藥CSO
2021.4.9
丁黎教授/博導
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CYP450酶介導的創新藥物相互作用評價臨床試驗方案設計要點
在臨床試驗中,患者經常會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因此會產生藥物與藥物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嚴重不良反應或減弱治療效果。藥物相互作用可分為理化性質、代謝酶、轉運體、靶點或疾病介導的相互作用。丁教授為我們介紹的就是細胞色素P450代謝酶介導的藥物互相作用臨床試驗方案的設計要點,從研究人群選擇、樣本量確定和受變藥劑量的選擇上為我們多方面講解了其中要注意的問題。
丁教授所在的南京杰寧醫藥科技作為一家臨床CRO,能夠提供創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相互作用評價,還能夠進行仿制藥人體生物等效性試驗等,生物樣品檢測平臺南京科利泰醫藥科技則是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生物樣本分析、臨床前藥代動力學和毒代動力學試驗等等。
夏燕
江蘇禮華生物技術/南京西普達數據 總經理
CDK4/6臨床差異化開發策略的介紹
如今,醫藥企業的競爭呈現愈發激烈態勢,約60%的臨床前和臨床的特定靶點被超過1家的醫藥公司開發。超過88%已經驗證的靶點被多家公司競爭開發。從臨床前到臨床的不斷推進,開發的靶點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公司擠入相同的靶點。與此同時,藥物開發也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從后續開發的同靶點藥物來看,它們能夠通過改進的藥物開發策略來做到與眾不同。開發當前沒有治療手段的疾病的FIC藥物其所含價值很高,僅需要在臨床上證實該藥物優于安慰劑和可接受的安全性來顯示他的差異性,然而通常也需要通過證明該化合物相較于標準治療手段SOC的優效性來說服監管部門和醫?;蚧颊吒顿M。同時驗證新靶標的高昂開發成本也可能削減其價值。
夏總認為對于醫藥工業來說,藥物的價值更多取決于它們與當前治療手段有多好的差異性而非這個藥物是否是潛在的FIC藥物。
姜宏梁 教授
武漢宏韌生物 CSO、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創新藥臨床研究中生物分析檢測的主要考慮因素
姜教授對藥代動力學和生物分析的定義進行了解釋,基于生物分析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貫穿于整個藥物研發的不同階段,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臨床與非臨床PK研究存在許多差異,其關鍵考慮因素也隨之進行改變,包括研究對象、劑量、動物只數、試驗藥物和給藥頻次等等。對于改良型新藥,往往已經有已上市的藥代動力學數據進行參考,有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適當的“橋接”研究,如果沒有明確的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可以根據其分類和特別與監管機構溝通。生物分析流程分為方法開發、方法學驗證和樣本分析,臨床研究中生物分析的關鍵考慮因素主要是首次人體實驗、單或多次給藥PK研究、食物影響研究和代謝產物的分析。
郝光濤
陽光德美 副總經理、檢測機構負責人
創新藥及體內高疑難檢測藥物的方法開發及案例分享
郝總首先從CRO視角為我們介紹了當前醫藥的創新環境,當前三醫改革下,國際上開始藥品自給自足內循環,國內的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生活說哦和醫療健康需求的矛盾愈發增加,仿制藥面臨集采,而創新藥基礎研究不夠扎實。隨著制藥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良型新藥已成為當前新藥研發的熱點方向之一,然而當前有些改良藥并不是為了改良而改良,無法解決需求和醫療中的痛點。隨后郝總為我們帶來了幾個創新藥研究案例,通過多方面講解為我們加深了對藥物研發的思考。
北京陽光德美專注于解決客戶PK/PD研究中所遇到的挑戰,設有集小分子、生物大分子于一體的檢測平臺,可提供全方位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和GLP生物分析服務。
任欣怡 博士
泰霽生物 技術部生物分析副總監
基因治療產品的生物分析策略
基因治療產品通過轉導的遺傳物質的轉錄或翻譯而發揮作用,一般包括:核酸、表達特定基因的基因修飾微生物、離體基因修飾的人類細胞,以及編輯宿主基因組的產品和未通過基因修飾表達特定基因的微生物如溶瘤病毒產品。任博士分析了不同評估目標下的生物分析策略,包括產品暴露和安全性、產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等。
基因治療產品的生物分析策略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其免疫原性評價遠不止ADA檢測這么簡單,高度特異化需要綜合考慮固有免疫和獲得免疫。
鳴謝
感謝以下單位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也感謝所有蒞臨現場的圈友們,本次2021長三角“藥物研發、分析、溶出技術”及“創新藥臨床試驗&生物分析”雙料大會圓滿落幕,期待下次再見!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香港三级台湾三级在线播放,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麻豆
上一篇:【圓滿落幕】“中國制藥MAH創新大會”在濟南順利召開!
下一篇:中國新藥研發的未來